找到相关内容2114篇,用时77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釋達觀著:随缘自在

    “菩萨于法,应无所住行于布施。”亦不取所证之果,故复云:“实无有法,如来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。”  既是如此,佛当初又何必说三乘法呢?《法华经》言:“诸佛出于五浊恶世……劫浊乱时,众生垢重,悭贪嫉妒,...

    釋達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5563704.html
  • 《圆觉经道场修证仪》 “礼忏法”新探

    来我慢之障,得  尊贵身:称赞除无量劫来恶口等障,得四无碍辩;供养除多劫嫉妒障,生生得大财富;忏悔总除三  障,得依报正报具足;随喜除多劫悭贪,生生得广大善知识眷属;劝请除多劫谤法障,生生得多闻  ...

    圣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65863809.html
  • 禅宗思想在西藏的传播和影响——八世纪吐蕃桑耶寺僧诤研究

    对《顿悟大乘正理抉》与《布顿佛教史》深入研究后,指出:“这次僧诤会是由于印度大师们向赞普对摩诃衍那进谗言而引起的,因为印度和尚们嫉妒摩诃衍那所取得的成就。”他认为,布顿所说的参辩双方的敌对情绪是摩诃衍...

    索南才让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92663925.html
  • 《坛经》惠能顿悟禅教深层义蕴试探

    “自识本心”,似亦暗示同一真心。但是,我们又可找到“不善心、嫉妒心、谄曲心、狂妄心、邪见心”等等妄心之义。惠能尤其分别“心是地,性是王”,则心是虚妄之相,性是真实之体,故接着说道:“性在身心存,性去...

    [美国]傅伟勋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2063978.html
  • 《坛经》中的不二思想及其在慧能禅法中的意义

    谄诳心、嫉妒之心来描述之。这大体上与宗密所说的缘虑心相当,主要指的是一种心念活动或心理状态。将这些特点,慧能归结为一个“妄”字,他说:“若言看心,心元是妄”,他直接称这种心为“人心”,世人之心。《坛经》...

    法 缘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02663986.html
  • 佛教的人生观和道德修养

    rdquo;(见《大智度论卷十九》)生老病死等症状引起众生身心方面的痛苦,就是内苦。再进一步分析,内苦还可分为身心两方面:由各种生理性疾病等引起的,使人在肉体上产生的痛苦,称为身苦;由忧愁、嫉妒等情绪...

    业露华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81564420.html
  • 佛教和谐思想诠释及其当代意义

    嫉妒、歧视等心理。晋译《华严经》卷六十说:“菩萨但为教化救护众生,从大慈悲来,灭众生苦故。” 何为大慈大悲?《大智度论》卷二十七说:“大慈与一切众生乐,大悲拔一切众生苦。” 菩萨以大慈大悲为崇高理念,...

    杨曾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391564458.html
  • 周叔迦:佛说灌佛经疏

    ?在家多诸眷属,具大财位,能广行惠施故。经言“累功积德”者,施能除下贱苦故。何以故?道德尊重,得大名闻,众所敬奉故。经言“每生自克,展转五道”者,施能除嫉妒故。何以故?色身差别随顺而转,则无妒;心性...果。由嫉妒业,悭吝多畏,造下品十恶,感饿鬼果。今欲拔除一切三毒恶障,故能永离三途也。与乐愿中言“欲求天上人间富乐”乃至“长寿无病可得”者,对治贪心,灭饿鬼苦,能行惠施,以怜愍心,饶益众生,修下品十善,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1764627.html
  • 佛学心理学的智慧

    难以开口,只能封锁在内心深处。喜欢一个人难以说出口,就是怨恨一个人,怀疑一个人,嫉妒一个人,也很难让对方了解。隐藏在我们的心中的秘密可谓千百万种,无法计较,而如何将这些心事加以疏通,或者巧妙地表达出来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24264653.html
  • 汉传佛教经律论概要

    在六道里轮回不止的心理叫垢,垢即烦恼。这种使人在六道里轮回的烦恼共有十种,称为十使。兹分别介绍如下:   贪使,指多欲、恶欲、悭着、骄逸等心情。   瞠使,指忿恚、恼恨、嫉妒、杀害、狠戾&...:指不愿意看到别人取得成就的嫉妒心理。   恼:指坚持自己的罪恶想法,不听别人忠告,自以为是的自尊心理。   害:指要动手打人,张口骂人的草率心理。   恨:对于别人伤害了自己的言语和行为,经常...

    李尚全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65964783.html